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可将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根据发生恶变的白细胞种类,急性白血病又可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慢性白血病可分为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1、血常规:急性白血病白细胞计数可增加、正常或减低,慢性白血病(CML、CLL)白细胞通常增多。血涂片可见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减低。急性白血病当中血小板常常减低,也可正常。慢性白血病早期血小板通常增高,进展或急变后减低。
2、骨髓细胞学检查和骨髓活检:是诊断白血病的必做检查和主要依据。多数急性白血病(AL)骨髓象有何细胞显著增多,以原始幼稚细胞为主,少数AL骨髓象增生低下,称为低增生性AL。慢性白血病通常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慢性髓系白血病以中性中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骨髓中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3、流式细胞检查: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细胞或骨髓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和DNA的检测分析,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造血干细胞和原始幼稚细胞表达CD34,髓系表达CD13、CD14,B细胞系表达CD10、CD19、CD20等,T细胞系表达CD2、CD3、CD5、CD7,利用FCM可以测定出血细胞表达各种抗原的水平,协助临床确诊。
4、细胞化学:协助形态鉴别各类白血病。
5、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基因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传统上是将观察染色体形态,发现染色体异常和诊断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发现白血病细胞携带的基因异常。这些异常往往成为白血病治疗的靶点,为标靶治疗药物作用的基础,对改善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或 AML-M3)具有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t(15;17)(q22;q12),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95%的CML会出现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的易位t(9;22)(q34;q11),形成BCR-ABL融合基因。针对这两个融合基因的药物全反式维甲酸和伊马替尼显著延长APL和CML患者生存期,可达治愈的效果。
1、化疗
这是目前白血病主要的治疗方法。首先联合化疗诱导白血病缓解,进入强化巩固化疗阶段,根据患者的体质和供体情况,进入造血干细胞移植或维持治疗阶段。
2、造血干细胞移植
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骨髓移植”,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分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和脐血移植,目前最常采用的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是治疗各种中高危白血病重要的根治性手段。
3、放疗
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睾丸白血病或巨脾引起压迫 症状可进行相应部位的放射治疗。
4、靶向药物治疗
随着一系列对白血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基因、受体、抗原和细胞内关键物质的发现,引发了以这些靶点为目前的新型药物的研发。这一类新型药物被称为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它成为恶性肿瘤未来最具前景的手段。
AML靶向治疗药物 全反式维甲酸靶向PML/RARA基因,成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一线治疗药物,大大改善APL患者的缓解率和预后;索拉非尼对FLT3基因突变阳性的AML有效。
ALL靶向治疗药物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联合化疗治疗BCR/ABL基因阳性的ALL,可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
CML靶向治疗药物 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及新上市的泊马替尼是治疗BCR/ABL基因阳性的CML特效药,目前为该病的一线首选治疗药物,可达到治愈的效果。
CLL靶向治疗药物 利妥昔单抗(抗CD20单克隆抗体)、阿伦单抗(抗CD52)已被广泛用于CLL的治疗。近年依鲁替尼(Ibrutinib,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奥法木单抗(Ofatumab,全人源化靶向抗CD20单克隆抗体)获得美国FDA批准治疗CLL。
5、免疫治疗
目前在国内外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的白血病免疫治疗有CAR-T细胞疗法,该疗法是提取患者自身的血液T细胞,通过基因修饰获得识别相应肿瘤的抗原特异性受体,使这些T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在体外扩增后回输患者体内。这种疗法目前主要在CD19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获得巨大成功。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开发新的CAR-T产品,以期攻克其他难治复发性白血病。
这个分类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