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54 作者: 山东康途健康海外医疗印度直邮 发布时间: 2018-07-14 来源: 本站
电影《我不是药神》热映,代购印度廉价仿制药救命这一颇具争议的话题,不仅折射出人性与知识产权制度在生死关头的交锋,更直指专利药定价过高这一世界范围内的难题——新药研发风险大,九死一生的项目成功率推高了专利药的价格。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带来希望。
近日,智药科技宣布获得来自青松基金的近千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该司对标美国独角兽公司AtomWise的同类产品,立志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新药研发之中,有望为制药业节约数亿美金研发经费。
从医疗旅游到AI“智药”,曾帮助5000中国病人赴印就医
《我不是药神》以陆勇为原型,一名从印度为自己购买并为病友代购仿制药物“格列卫”的慢粒白血病患者。2014年陆勇被取保候审,检察机关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提起公诉,此事引发300多名病友联名为其求情。2015年检察机关撤回对陆勇起诉。
电影公映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在怜悯甚至是敬佩陆勇的同时,人们更焦心的,是对于病患陷入生存权与知识产权二选一两难境地时,是否能够寻找解决之道。这背后的核心原因之一是高不可攀的专利药价格。
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到底能为药物开发带来什么?最直观的答案是——提高新药研效率、降低研发成本,从而降低药物销售价格、拯救更多病患的生命。
事实上,像“格列卫”、“索菲布韦”这样的专利药,其生产成本并不高,真正使得定价昂贵的是巨额研发投入。最新数据显示,现在每上市一款新药,制药业为其付出的平均研发成本大约为26亿美金,单种不仅包括单款药物的研发投入,还包括了诸多失败项目的沉没成本。新药研发风险高,无数制药公司、生物科技公司以及科学家,数十年如一日,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却无功而返。
幸运的是,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改变这一面貌。正如《Nature》杂志一篇新闻报道所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正在引领一个快速、低价、和高效的新药研发时代的到来” 。
据悉,智药科技在研的人工智能产品涵盖了从药物发现(Drug Discovery)到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的各个阶段,希望通过对研发各环节效率的提升,系统性、全局性地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从而降低研发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智药科技已经开发出虚拟药物筛选分子对接工具KangDock,在测试数据集上的预测准确度(AUC)已经达到了93%,超出美国独角兽公司AtomWise公司同类产品AtomNet近4个百分点。应用这一技术,有望为制药业节约数亿美金研发经费。
内容为空!
微信客服:a17867112368
微信公众号:kangtujian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