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肿瘤癌症治疗资讯 » 肿瘤靶向药 » 抗肿瘤治疗量和度的选择:辅助治疗与过度治疗

抗肿瘤治疗量和度的选择:辅助治疗与过度治疗

浏览数量: 2118     作者: 山东康途健康海外医疗印度直邮     发布时间: 2018-09-10      来源: 康途健康癌症靶向药

抗肿瘤治疗量和度的选择:辅助治疗与过度治疗

抗肿瘤治疗量和度的选择:辅助治疗与过度治疗

一旦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基本将开启长期的抗肿瘤治疗过程。每一位病人、每一位肿瘤医生都希望能最大努力提高肿瘤治疗疗效,这就需要进行规范的综合治疗。一般而言,多种方法结合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肿瘤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全身化学治疗、局部放射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不同的肿瘤采取不同的主次结合综合治疗,哪些为主要治疗,哪些为辅助治疗?是否涉及到过度治疗?都是肿瘤病友关心的话题。

而其中,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治疗方式:化疗。

抗肿瘤治疗量和度的选择:辅助治疗与过度治疗

化疗这种治疗方式对于肿瘤病友以及家属都一点不陌生,也是肿瘤治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肿瘤治疗过程当中,如果存在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进行化疗治疗:

1、肿瘤太大手术无法完全切除,医生希望在手术前通过化疗缩小肿瘤,让手术成功率更高。这种情况下使用化疗,称为新辅助化疗。这种情况下,一般会在术前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随后评估肿瘤大小以及有无手术完全切除的机会,如果有,则转为手术治疗;如果依然判断无法手术切除,一般会转为以化疗为主的治疗。

2、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肿瘤容易出现复发/转移,术后需要辅助化疗治疗。

3、无法手术治疗的,采取放化疗为主的治疗,其中绝大多数以化疗为主。

4、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者进展,主要考虑化疗治疗,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辅以放疗治疗或减瘤手术治疗。

注:如果存在合适使用靶向药或者免疫治疗的情况,可以考虑联合治疗。

病友很容易导致过度治疗的情况,主要有两种:

1、早期术后的病友,医生认为不需要后续治疗的,他们会担心如果不进行巩固治疗肿瘤会很快复发,因此坚决拒绝医生的建议,寻找各种其他治疗的方法(包括各种偏方)。

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判断肿块切缘阴性(即没有未被切除的肿瘤组织)、区域淋巴结无转移、无脉管阳性、组织类型不属于高危易转移复发型,后期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临床医生们通过病例回顾分析,认为满足以上条件的肿瘤患者,后期出现复发或转移的几率是非常低的,后续继续治疗不但不会降低复发率,而且很可能导致病友身体状况转差,得不偿失。因此,在不需要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可以大胆放心的停药,不必过度担心。

2、处于终末期的病友,一般状况已经非常差,身体条件已经无法承受抗肿瘤治疗的副作用,这时候用药治疗往往会加速患者情况转差。但是在这个期间家属的治疗愿望往往又是前所未有的强烈,认为“再不治疗就来不及了”,把抗肿瘤药物当做最后的救命药,不论是什么方法什么药物,只要听说了有效,都想要去尝试。

抗肿瘤治疗药物都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在身体情况不错的情形下都可能出现不能耐受副作用,更何况在终末期。因此蛋蛋医生建议,有效的治疗药物千万不要等到最后才用,所有的抗肿瘤药物都不是能在最后关头起死回生的“神药”,放手一搏更是不可取。

而容易忽视辅助治疗的情况,同样主要也有两种:

1、有病友认为,手术做完以后就等于肿瘤完全切除,就可以高枕无忧,认为医生建议后续的治疗都是为了“赚钱”而拒绝治疗;又或者是从电视剧、网络中了解,以为放化疗是非常痛苦的治疗,因此在术后选择拒绝治疗。

手术治疗、放疗治疗只是一种局部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癌细胞几乎无任何治疗效果,因此,一旦考虑可能已经出现远处转移,或者很大可能后续会出现转移,这种情况下需采取全身治疗(化疗、靶向药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才能将转移的癌细胞杀死。

2、经过手术、放化疗等一系列治疗以后,复查提示肿瘤完全消失,就认为没有必要再继续治疗。

国外肿瘤科医生认为,需要连续两次影像学评估均肿瘤完全缓解(CR),才可以明确肿瘤完全消失,随后再进行2~3疗程治疗后停药。而在国内,一般评估达到CR,随后建议进行2~3疗程后停药。在评估肿瘤达到CR后继续治疗并非过度治疗,而是将体内肿瘤细胞“赶尽杀绝”,是非常有必要的辅助治疗。因为在复查时,病友体内很可能依然存在一些微小的病灶,而影像学检查无法发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再巩固治疗2~3疗程,避免肿瘤细胞“死灰复燃”。

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如何选择治疗的量和度,是临床医生们一直在讨论的问题,特别是术后或者放化疗后,是否需要继续化疗或者其他全身治疗、需继续治疗多长时间,尽管目前已经有规范的治疗标准,但是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不同的人对于药物的敏感度不同,也影响治疗时间的长短。最后,总结一句:在不需要治疗的时候,不建议过度治疗;在需要辅助治疗的时候,切勿拒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