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2318 作者: 康途健康海外医疗 发布时间: 2018-10-06 来源: 印度孟加拉癌症靶向药网
对付肿瘤有三宝:手术放化和靶向。作为精准化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靶向药物近年来为广大不能手术和放化疗无效的患者带来很多生存可能性。可以说,靶向药物治疗肿瘤应该是目前最为有希望的治疗手段。
目前的靶向药物分为分子靶向药物、血管靶向药物、免疫靶向药物和细胞靶向药物。这是按照药物作用的靶标分类的。国际上也有人建议应用新的肿瘤靶向药物分类方法,分别是肿瘤驱动基因抑制剂(反应率≧70%)、原癌基因抑制剂(反应率10%-30%)、增值分子抑制剂、肿瘤微环境调节剂、免疫调节剂。虽然这类分类方法有助于科学研究,但是临床应用价值相较于前种分类方式并无优势。
分子靶向药物的副作用治疗
分子靶向药物是抗肿瘤靶向药物里面的最重要的一类,其主要的靶向治疗点是一些分子信号转导通路,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多聚腺苷二磷酸核酸聚合酶通路和凋亡信号通路等等。这些通路活化以后会加速细胞的癌变,而我们的分子靶向药物就是阻止这些信号通路的“拦路虎”。
主要的代表药物有帕尼单抗、曲妥珠单抗、维罗非尼、伊马替尼等,大多数都是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剂。这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有皮疹、腹泻、口腔溃疡、骨髓抑制,以及一些超敏反应。
大多数患者在应用靶向药物以后会出现皮疹,经常出现在阳光可以照得到的地方,如头面部、颈部等。这些皮疹一般不会太严重,如果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一般应用糖皮质激素类的药膏减轻临床症状即可。如果伴有瘙痒难耐和肿痛的皮疹可以吃一些消炎药物,如强力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等。由于癌症患者免疫力低下,一定要注意防止皮疹破溃感染。
腹泻也是分子靶向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对于防止腹泻可以从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上来入手。尽量少吃一些高纤维不好消化的东西,一定要避免过辣、高甜等刺激性食物。癌症患者的身体已经是强弩之末,对于饮食卫生,也一定要重点注意。
患者出现口腔溃疡的时候可以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以防止口腔黏膜感染。也可以用复方氯已定漱口,也就是我们平时在超市里常见的漱口水。至于超敏反应的处理,应在治疗期间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等过敏反应的症状,可以立即停止药品应用。
血管靶向药物的副作用治疗
肿瘤的生长需要新生血管吸收大量的营养来给自己提供快速繁殖,因此阻止血管新生也是治疗肿瘤的策略之一。血管靶向药物的靶向治疗点就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或者是直接抑制酪氨酸激酶区。
血管靶向药物主要有阿西替尼、卡博替尼、贝伐珠单抗、舒尼替尼、索拉菲尼等。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出血倾向、高血压、腹痛、腹泻、疲劳或者乏力等,严重的还会有出现胃肠道穿孔的可能性。因此对于应用血管靶向药物的患者,已经不能有胃肠道溃疡和穿孔病史。
血管靶向药物的出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和黏膜的出血,治疗应是预防为主,在应用药物之前详细评估患者凝血功能是十分必要的。高血压的治疗一般就是通过口服降压药来控制了,常用的药物有
依那普利、厄贝沙坦、维拉帕米等。腹痛腹泻的治疗还是以调整饮食习惯为主,基本上同分子靶向药物的副作用治疗一样。
目前的靶向药物分为分子靶向药物、血管靶向药物、免疫靶向药物和细胞靶向药物。这是按照药物作用的靶标分类的。国际上也有人建议应用新的肿瘤靶向药物分类方法,分别是肿瘤驱动基因抑制剂(反应率≧70%)、原癌基因抑制剂(反应率10%-30%)、增值分子抑制剂、肿瘤微环境调节剂、免疫调节剂。虽然这类分类方法有助于科学研究,但是临床应用价值相较于前种分类方式并无优势。
免疫靶向药物的副作用治疗
我们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是可以消灭部分恶变细胞的,但是狡猾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进化的过程中利用一些伪装,躲过了免疫细胞的追查。免疫靶向药物就是针对免疫细胞的抗肿瘤药物,这种药物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巡查能力”,主要的治疗靶向点有CTLA-4、PD-1、LAF-3、TIM-3等。
代表药物有易普利单抗、阿帕替尼等。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疲劳、乏力,超过5%的患者在用药后都会出现这种副作用。其他常见的副作用还有腹泻、皮肤瘙痒、皮疹和结肠炎。
对于前几种副作用治疗方法基本同上述两种靶向药物的副作用治疗相似,但是对于结肠炎的治疗肯定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有家族性肠炎史的病人不建议应用免疫靶向药物,一旦发现有结肠炎,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细胞靶向药物的副作用治疗
细胞靶向药物和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不一样,它的目的是靶向精准调控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代谢等。简单来说细胞靶向药物是让肿瘤细胞不要变得那么坏,而细胞毒性药物是不管肿瘤细胞的死活,通通都杀死。主要的细胞靶向治疗点有TICs、CTCs等。
细胞靶向药物的代表药物有硼替佐米、卡非佐米、帕博西尼等。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主要体现在血液和淋巴系统上,主要有血小板减少、贫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等。其他的常见不良反应还有便秘、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对于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应长期监测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等,避免发生出血、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为避免出现贫血,建议患者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必要时可给予升血小板药物。
参考文献:
1.现代肿瘤医学2017年1月第25卷第2期 《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分类》作者:张百红 岳红云
2.中国临床护理2013年7月第5卷第4期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毒副作用的护理》
3.现代医药卫生2018年8月第34卷第16期 《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作者:薛金敏 朱宇熹
4.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年第46卷第4期 《晚期胃癌的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作者:牛海涛 袁芃
内容为空!
微信客服:a17867112368
微信公众号:kangtujian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