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1329 作者: 康途健康海外医疗印度直邮 发布时间: 2018-10-09 来源: 康途健康癌症靶向药
说到癌症,许多人都觉得离自己很远,但直到身边的人得了癌症,人们才会突然感觉到癌症离自己这么近。随着《我不是药神》的开播,人们在又一次了解了癌症的可怕之外,也知道了靶向药这种药物。
剧中主人公通过进口廉价印度靶向药后良心发现的故事让人动容,也同时让人们思考了一个社会问题,为什么国内没有便宜好用的自主靶向药?为什么所有效果显著的靶向药都要通过进口?
就在九月初,我国药监局批准了一种名为“呋喹替尼”的靶向药,这种靶向药让众多癌症患者欢欣鼓舞,不止是因为呋喹替尼在临床试验中优异的药效和针对晚期肠癌的显著控制效果,更是因为呋喹替尼是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靶向药。
这让中国癌症患者都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问题依然存在,目前呋喹替尼刚刚上市,价格我们不得而知,但根据药物定位来看,呋喹替尼属于长期服用型药物,如果价格和阿帕替尼一般,一片价格为140元,一天需要服用3-4片,那么一个月下来最低也要15600元,这个价格确实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并不好承受,而如果使用的是效果非常好的格列卫,一个月的消费就要提高一万块,这个数字已经是普通家庭无法承受的了,再加上其他医疗费用,如果呋喹替尼的价格接近格列卫,那么中国人一样用不起。
癌症患者们期待的不是国产优质靶向药,而是价格承担得起的优质靶向药。
早在2005年之前,癌症患者们还心灰意冷,那时的癌症一旦得上就相当于放弃治疗,回家等待命运的审判,2001年就在美国上市的格列卫价格在国内又极其高昂,按照当时国内的物价来估算,几乎没有家庭能够负担得起。2005年,吉非替尼为中国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不需要求助国外的朋友帮忙代购,不需要花费高昂的价格求助海外代购,癌症患者可以直接在医院购买,这让国内的癌症治疗环境变得友好了许多。
同样,合适的市场环境也让吉非替尼的销售额突飞猛进,许多外国靶向药厂商看到了这一火热的趋势,都想来中国分一杯羹,于是各种靶向药纷踏而至,克唑替尼、贝伐珠、厄洛替尼,无数靶向药开始出现在中国市场,中国的癌症患者看似充满了治愈的希望,但这种局面的背后却是药业巨头之间的博弈。
因为靶向药的专利所在,加上靶向药的自主生产商大多来自于美国,而中国的靶向药市场几乎全部来源于进口,所以靶向药的价格集体高昂,让人们很难承受,一部分人为了活下去的希望而不得不选择仿制药,还有一部分人只能选择痛苦万分的化疗。
靶向药的出现就是为了替代化疗,因为靶向药的作用要比化疗更加准确,就像瞄准癌细胞来清除,而化疗则是面积杀伤,把正常细胞连同癌细胞一同杀死,如比比较自然是靶向药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但靶向药竟然逼得有人去选择更加痛苦、效果更差的化疗,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反观中国药业,绝大多数药企还在因为一些基础药物和保健品打得你来我往,针对最需要自主国产药物的靶向药方向却极少有药企问津。一个药企的管理者曾经透露,因为靶向药的研发费用过高,研发团队水平要求高,而且无法保证研发风险,所以药企为了利益都会下意识避开靶向药的研发问题。
确实,格列卫在上市之前就研发了数十年,花费的资金极度高昂,但这不是老百姓关注的点,癌症患者不在乎你花了多少钱,经历多少困难研发,癌症患者只想活下去。
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国内靶向药迟迟不见踪影,进口靶向药价格从未下调,如今呋喹替尼上市,人们不在乎到底有多自主,只在乎价格和疗效,药物是否好用,价格是否能负担得起,患者真正需要的往往和利益为主的药企所制定的战略不同,大多数所谓心系天下的药企也并没有真正的考虑到患者的想法,就如同270元一盒却主要用来调节食道炎的奥美拉唑,明明几块钱就能买到的维C却被药企做成了近百元一瓶,成分却没有多少变化的咀嚼片一样。
呋喹替尼无疑让人期待,但希望这份患者的期待不要变成绝望,患者们都在等待的中国的自主靶向药,是不需要人们被迫购买仿制药、选择化疗的平价好药。
选择印度、孟加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克唑替尼肿瘤靶向药,用几十分之一的价格可以买到同样的药物,是个不错的选择。
详情请咨询:康途健康
内容为空!
微信客服:a17867112368
微信公众号:kangtujian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