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病有哪些症状?胰腺癌有哪些症状?如何检查胰腺问题?如何治疗?
浏览数量: 39 作者: 山东康途健康印度直邮 发布时间: 2018-07-31 来源: 本站
我国的胰腺炎的发病率比国外的低,这是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造成胰腺炎的原因主要有酗酒、创伤、胆道疾病等等。国外引起胰腺炎的原因主要为酒精中毒,而我国与此不同,主要是由于胆结石致胰液引流不畅、反流而使胰腺发炎。我国胰腺炎发病率有所升高,且因胆结石导致的胰腺炎,即胆源性胰腺炎占发病人群的50%以上。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比如胆固醇结石与胆色素结石在形成的机理上就有很大不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不当造成的胆结石也多了起来。所以,预防胆结石的方法很明确,一是提高卫生水平,二是少吃脂肪类、高胆固醇类的食物。
综上所述,要想预防胰腺炎,最主要还是要针对其致病原因,少饮酒、预防或及时治疗胆道疾病、避免暴饮暴食以减少胰腺负担、避免外伤等等。
胰腺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常见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胸背痛症状:
1.腹痛:疼痛是胰腺瘤的主要症状,不管癌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均有疼痛。
2.黄疸:是胰腺瘤,特别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
3.消化道症状: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其次有恶心、呕吐,可有 腹泻 或 便秘 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
4.腹部包块:腹部包块系癌肿本身发展的结果,位于病变所在处,如已摸到肿块,多属进行期或晚期。
5.精神症状:部分胰腺瘤患者可表现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
6.腹水:一般出现在胰腺瘤的晚期,多为癌的腹膜浸润、扩散所致。
具体表现如下:
1、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现为: 1)腹痛 是主要临床症状,腹痛剧烈.起始于中上腹,也可偏重于右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累及全胰则呈腰带状向腰背部放射痛。饮酒诱发的胰腺炎常在醉酒后12-48小时期间发病,出现腹痛。胆源性胰腺炎常在饱餐之后出现腹痛。
2)恶心、呕吐 常与腹痛伴发:呕吐剧烈而频繁。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偶可伴咖啡样内容。
3)腹胀: 早期为反射性肠麻痹,严重时可由腹膜后蜂窝织炎刺激所致。邻近胰腺的上段小肠和横结肠麻痹扩张。腹胀以上腹为主。腹腔积液时腹胀更明显:病人排便、排气停止。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腹膜炎体征: 水肿性胰腺炎时,压痛只限于上腹部,常无明显肌紧张。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压痛明显,并有肌紧张和反跳痛.范围较广或延及全腹。
5)其他症状: 初期常呈中度发热,约38℃左右。合并胆管炎者可伴寒战、高热。胰腺坏死伴感染时,高热为主要症状之一。黄疸可见于胆源性胰腺炎。或者由于胆总管被水肿的胰头压迫所致。
2、慢性胰腺炎:主要是上腹正中或偏左有持续性隐痛或钝痛,发作时疼痛剧烈,夜间疼痛加重,疼痛可向腰背部或左肩放射等。 慢性胰腺炎可形成胰腺肿块,酷似胰腺癌,而胰腺深部肿瘤压迫胰管可引起周围胰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当取胰腺表面组织活检时往往误诊为慢性胰腺炎。在手术探查中穿刺取深部组织活检或在术前采用ERCP,可以做出诊断。
3、胰腺癌的症状为: 早期胰腺癌因病灶较小且局限于胰腺内,可无任何症状。随病情进展,肿瘤逐渐增大,累及胆囊、胰管及胰周组织时,方可出现上腹部不适及隐痛、黄疸、消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热等症状。其中以黄疸最为突出,阻塞性黄疸是胰头癌的最突出表现,发生率在90%以上。而早期胰体、胰尾可无黄疸。黄疸通常呈持续性且进行性加深。完全梗阻时,大便可呈陶土色,皮肤黄染可呈棕色或古铜色,伴瘙痒。 有胆道疾病及长期饮酒史,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体重减轻等应疑有胰腺疾病的可能。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后才能确定。确诊后应及时治疗,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
4、胰岛素瘤: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过性低血糖,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立即消失。
易患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1、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合并有胰腺癌者高于正常人群。
2、内乳头状黏液瘤也属癌前病变。
3、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有人认为遗传因素在胰腺癌发病中占5%~10%。
4、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症状的病人。
5、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6、良性病变进行过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胰腺癌发病率升高1.5~5倍。
7、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认为慢性胰腺炎在一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8、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胰腺癌有哪些症状?
胰腺癌是发生在胰腺上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一2%,且有上升趋势。癌瘤生长的部位以胰头为最多,大约在60%以上,其次为胰体局部,全胰腺最少,仅占5%左右。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40—65岁。胰腺癌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多与环境中致癌物质和慢性胰腺炎、慢性胆石症等有关。此外,情志抑郁、嗜烟酒者的发病率较高。由于胰腺位置深在,早期胰腺癌诊断十分困难,绝大多数一经确诊已属晚期。未经治疗的胰腺癌病人,90%以上于诊断明确后一年内死亡。
胰腺位于腹腔深部,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太明显,比较突出的有三种症状:
(1)厌食,消化不良及体重下降
(2)腹部不适或疼痛,约有半数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约有20%的病人腹痛能放射到背部、左肩部,疼痛在仰卧时加剧,坐立、弯腰、侧卧、屈膝时减轻
(3)黄疸,表现为皮肤及巩膜发黄。上述症状在肝炎或胆道疾病时也可以出现,所以早期胰腺癌被误诊为肝炎或胆囊炎、胆石症的并不少见。
上面讲的是一般症状,胰腺癌的症状表现还随发生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胰头癌由于容易压迫胆总管,阻塞胆汁排泌,使胆汁渗入血液,最容易引起黄疸、肝脏肿大,以及大便颜色变浅,呈白陶土样。因此,胰头癌相对来说更有可能在早期发现;胰体癌症状以疼痛为主,因为胰体与腹腔神经丛相邻,病变容易侵及神经,疼痛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夜间加重;胰尾癌症状较隐匿,疼痛不多见,除一般的消瘦、乏力、厌食、消化不良外,有时表现为腹部包块,容易被误诊为左肾疾病。由于不容易被及时发现,临床上确诊为胰腺癌的病人,只有10%一25%能考虑手术,且治愈率很低,所以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一般认为40岁以上患者出现下列临床表现者,应考虑本病:
(1)进行性阻塞性黄疸
(2)原因不明的顽固性上腹痛、腰背痛
(3)不能解释的体重减轻
(4)脂肪泻(因胰液排泌不足,脂肪消化不良而引起)
(5)糖尿病(由于胰岛细胞被破坏,出现症状性糖尿病)。
另外,胰腺癌的初期表现还可能有以下特点:
(1)起病多无明显诱因
(2)上腹不适的部位较深,范围较广。患者常不易用手指准确点出,而多在腹部划一较大区域,或将手掌置于腹部比划不适范围
(3)不适的性质多较模糊,患者不能清楚地描述
(4)不适与饮食的关系不一,有的初期感到饭后不适,随后可能逐渐转为持续存在,进食后加重,也有与饮食无关的
(5)一般均不伴或少伴返酸,抗酸药的疗效不显著或不持久
(6)无消化性溃疡病那样的周期性,更无季节性可言,却有进行性加重现象,逐步转为隐痛、胀痛和腰背痛
(7)伴有乏力和进行性消瘦。虽然黄疸可以是胰腺癌的首发表现,但往往并非早期表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瘤
1、与手术结合:中医药可以通过补气养血、健脾益气,使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如:胃瘫、顽固性呃逆、膀胱麻痹尿潴留等),促进术后恢复;
2、与放、化疗结合:中医药可以增加放、化疗的疗效,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 如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皮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