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2224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2-04-14 来源: 本站
1、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TM)为癌症筛查的常规项目,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1]。
当人体发生肿瘤时,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某些与其相关的“分子”就会相应地升高。
然而,单纯依靠肿瘤标志物数值并不能准确判断癌症是否存在,在常规体检时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升高,在很大程度上是起警示的作用,提醒身体里存在着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因素,而具体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升高,则需要去排查。
因此,癌症复查肿瘤标志物高了,并不就意味着肿瘤复发了。
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低可反映肿瘤发生与发展的风险,亦可用于监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程度。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且灵敏度较高的肿瘤标志物[2-3],其中,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指标,CEA则最早在结肠癌患者中被发现升高,胃癌、卵巢癌、肺癌、乳腺癌等患者中亦存在不同程度升高。
CA125最常见于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的血清中,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在输卵管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肺癌等患者中均可能检测出升高情况。
在消化道炎症患者体内,可检测到血清CA199升高,而CA199明显升高则多见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较高。
PSA则主要用于筛查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PSA浓度的增生可预示前列腺组织发生病理改变。
如果体检结果显示这些指标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升高的情况,则应及时复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虽然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强体检中心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但是体检完成后的延续随访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直接导致体检结果异常者的遵医率较低[4]。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是一旦有肿瘤马上有明显的升高,其他非肿瘤疾病则不会升高。
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肿瘤标志物能达到这个水平,即使是特异性很高的肿瘤标志物,比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它在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也只有90%。
由于肿瘤标志物的这一特性,临床上为了提高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常常会联合检测几种肿瘤标志物,如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及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均是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多个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降低非小细胞肺癌的漏检率,提高敏感性,以最大限度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加高效、准确、全面的检测报告[5]。
同时,联合检测还可以提示病理类型的转变,动态监测肿瘤进展,从而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6].
2、如果肿瘤标志物升高了,该怎么办呢?
肿瘤标志物检查具有便捷、简单、创伤小等优点。虽然检查结果只是提示可能有肿瘤的存在,但仍然可作为早期发现肿瘤的手段之一。
因此,如果肿瘤标志物升高,做好进一步排查就很关键了。
对于单项标志物轻度升高而未见任何异常的体检者,不用过于恐慌。有条件的可尽量复查全部的常用标志物,因为一旦体内有恶性肿瘤存在,可能会有几种标志物异常。
对于多数患者一般建议可先不急于做各种检查,在隔一周或半月后,再次进行标志物水平的复查。
如果第二次检查的结果恢复正常,则可暂时放下心来;如果标记物持续升高而一时查不出阳性体征,应继续跟踪检查,建议每隔3~6周复检一次。
然而,如果有以下几类情况要特别重视,需要进行认真的排查:
一是单次检查升高特别明显,数倍于正常值的上限;
二是反复检查,数值动态持续升高;
三是有家族性遗传史肿瘤筛查时肿瘤标志物增高。
这些患者要高度警惕和重视,提示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应结合病史、体检、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B超、CT、PET/CT等手段尽快助诊。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治疗前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说明病期晚,可能已经发生转移,疗效比较差。
治疗后肿瘤标志物主要监测肿瘤进展及疗效,若持续上升,可能是肿瘤复发或转移,一定要马上咨询医生,做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要改变治疗方案。比如卵巢癌复发时,在临床确诊前几个 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这就为患者精准治疗赢得了时间[7]。
小结:当癌症复查时,发现肿瘤标志物高了,不用过于惊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等检查加以进一步排查。因此,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代表着肿瘤复发 。
参考文献:
[1] 梁艳茹.正确认识肿瘤标志物[J].健康向导,2021,27(06):46-47.
[2] Feng F, Tian Y, Xu G,et al.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CEA, CA19-9, AFP and CA125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J]. BMC Cancer, 2017, 17(1): 737.
[3] Barman SC, Hossain MF, Yoon H, et al.Trimetallic Pd@Au@Pt nanocomposites platform on -COOH terminated reduced grapheneoxide for highly sensitive CEA and PSA biomarkers detection[J]. Biosens Bioelectron, 2018, 100:16-22.
[4] 陈绯,姚荷英.延续性护理对体检中心肿瘤标志物异常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06):922-925.
[5] 廖媛.联合检测血清CEA和CA153及CA125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19,9(25):100.
[6] 蔡龙山.CA125、CA153及CEA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2022,43(03):781-783.
[7] 王晓明.教你读懂肿瘤标志物[J].江苏卫生保健,2022(01):29.
微信客服:a17867112368
微信公众号:kangtujian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