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4150 作者: 康途健康海外医疗 发布时间: 2019-01-26 来源: 印度孟加拉肿瘤靶向药
奥希替尼适合什么样的患者?
再好的药也不是万能,千万不要“盲吃”。
想了解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奥希替尼,先看看这两项重要研究——AURA 系列研究和 FLAURA 研究。
(1)AURA系列研究—— 一代靶向药耐药选择
AURA 系列研究包括 AURA[3]、AURA2[4][5]和 AURA3[6]等,根据 AURA 和 AURA2结果,美国FDA 提前批准奥希替尼用于二线治疗携带EGFR T790M突变的 NSCLC 患者。
在此基础上,开展的 AURA3 纳入 18 个国家共 419 例晚期 NSCLC 患者,他们均是在一线 EGFR-TKI 治疗失败后、经组织活检证实有 EGFR T790M 突变,结果表明,奥希替尼显著优于铂类/培美曲塞化疗。
奥西替尼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 10.1 个月,比双药化疗组延长了 5.7 个月,将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 70%。
使用奥希替尼一旦生效,49% 的患者可以维持至少半年,11% 的患者可以维持至少 1 年。但化疗组只有 27% 的患者可维持达半年,仅 2% 的患者能维持到 1 年。
在奥希替尼组 279 名患者中,有 260 名病情得到控制(疾病控制率 93%),197 名肿瘤明显缩小(客观缓解率 71%),只有 18 名患者对药物无获益反应;而化疗组 140 例中,104 例病情稳定或缓解(疾病控制率 74%),仅 44例明显缩小(客观缓解率 31%),而有 26 例无效。
综上可见,对比目前标准的二线治疗——铂类+培美曲塞化疗,奥希替尼临床疗效明显更好。因此,美国 FDA 批准奥希替尼用于二线治疗 EGFR T790M 突变阳性 NSCLC 患者[7]。
在 ARUA 3 中已经纳入182 例亚洲患者(48 例中国患者),还有 AURA 17[8]和 AURA 18 两项研究专门验证奥希替尼在亚洲人群中的疗效,结果与全球研究结果相似,证实奥希替尼在亚洲人群中疗效及安全性。
2017 年 3 月,奥希替尼也顺利获 CDFA 审批在我国上市[9],推荐每日口服 80 mg。
(2)FLAURA 研究——未来可期
奥希替尼另一项重要研究,是为了评估其用于初治晚期 EGFR 敏感突变阳性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
III 期临床研究 FLAURA[10]共纳入 30 个国家 556 例 EGFR 突变阳性、既往未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患者,对比一线应用奥希替尼与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奥希替尼作为一线方案也打败了“前辈”:奥希替尼比一代 TKI 增加了长达 8.7 个月的肿瘤稳定时间,将疾病进展风险降低54%。
在治疗后 1 年,奥希替尼组多达 64% 的患者对治疗仍有反应,1 年半时仍有 49%,而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组只有 19% 的患者能维持到 1 年半。
奥希替尼组疾病控制率 97%,客观缓解率 80%;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组疾病控制率 92%,客观缓解率 76%。在有效率方面二者相差不多,奥希替尼略胜一筹。
延长总生存期是治疗的终极目标,治疗 18 个月时,奥希替尼组患者的生存率为 83%,对照组为 71%。据目前并不完全的临床数据来看,奥希替尼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有延长,但暂时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所以还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两组患者。
基于以上成果,2017 年 9 月,美国 NCCN 指南就已推荐奥希替尼用于一线治疗,而 2018 年 4 月 18 日,FDA 也正式批准奥希替尼用于一线治疗 EGFR 敏感突变(外显子 19 缺失或外显子 21 L858R 突变)的转移性 NSCLC 患者[8]。
在我国,2018 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肺癌指南[11],将奥希替尼作为晚期 EGFR 突变阳性 NSCLC 一线治疗的可选策略之一。
其实关于奥希替尼是否用于一线治疗,在学术界也是争议颇多:对于一线用一代 TKI 后出现 T790M 突变耐药的患者,先用一代 TKI 再用奥希替尼可能更好,但如果不出现 T790M 突变,一线用奥希替尼则可能更好。
问题是,出现T790M 概率约 50%,而哪些人会走上T790M耐药之路,尚未可知。
需要提醒的是,用这种算数加法还不严谨,只是提供一种思路。目前有待 FLAURA 研究总生存期结果的公布、以及对奥希替尼耐药机制的进一步探索研究,EGFR TKI 三架马车究竟如何排兵布阵,还存在着很多发展的空间。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药物研发,广大患者将有更多的选择,与您的医师共同定制“个体化“精准医疗的未来值得期待。
(3)有效通过血脑屏障,中枢病变同样适用
肺癌脑转移,是个让医生和患者头痛的问题,20%~65% 的肺癌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脑转移,预后较差[12]。
EGFR TKI 这一类小分子药物可以较好地透过血脑屏障,但脑脊液浓度多数不及外周血的药物浓度。奥希替尼再次用数据证实了自己的过人之处。
既往 AURA 和 AURA2 的汇总分析就显示[5],奥希替尼可以有效穿透血脑屏障,更好的治疗颅内病灶。在 AURA3 研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者,奥希替尼组中位 PFS为 8.5 个月,化疗组为 4.2 个月(HR0.32),也就是说奥西替尼组患者的 PFS 比化疗组翻了一倍,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 68%。
FLAURA 研究中,脑转移亚组分析结果同样喜人,奥希替尼组 PFS 高达 15.2 个月,而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组仅 9.6 个月。可见,奥希替尼对初始治疗存在脑转移的 EGFR 突变患者,可能是更理想的选择。
目前看,无论是否伴 T790M 突变,脑转移患者使用奥希替尼都可能是比第一代靶向药物更好的选择。
内容为空!
微信客服:a17867112368
微信公众号:kangtujian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