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肿瘤癌症治疗资讯 » 乳腺癌 » 乳腺癌“相爱相杀”肝转移

乳腺癌“相爱相杀”肝转移

浏览数量: 3568     作者: 康途健康海外医疗     发布时间: 2019-01-01      来源: 印度孟加拉癌症靶向药

乳腺癌“相爱相杀”肝转移

乳腺癌肝转移在发现时往往出现肝脏的广泛转移的病灶,并伴发骨、肺、脑等全身多处脏器转移,其预后差且生存期短,目前是一个研究的难点。当乳腺癌转移进入肝脏,最初不会引起症状。常常通过肝功能检查发现异常才被发现,肝功能检查是检测血液中某些酶和蛋白质水平的生化检查方法,如果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增高,可能表示肝脏的疾病或损害。乳腺癌是否肝转移,除了一些肝损害的临床症状以外,检测肝功能水平和肿瘤标志物CA153、CEA等水平,更可以借助超声或超声造影、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PE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乳腺癌肝转移引起症状包括:

· 肝区疼痛或不适

· 疲劳和虚弱

· 体重减轻和食欲不振

· 发热

· 腹胀

· 腿部肿胀

· 皮肤或巩膜黄染


乳腺癌肝转移


乳腺癌细胞经过血液途径或淋巴液途径在肝脏中形成转移灶并不断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肿瘤细胞和机体自身相互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戏称为“相爱相杀”。依据“种子和土壤”学说,肝的微环境为乳腺癌细胞提供了合适的“土壤”,近年有研究证实癌细胞在“土壤”里通过复杂的分子机制得以生长。乳腺癌已经被证实有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存在,CTC是指生存于血液循环中的具有高转移潜能和高增殖能力的肿瘤细胞,CTC可通过血液形成微转移病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转移癌从而促进病情的发展。CTC理论和“种子和土壤”学说相辅相成。



当怀疑乳腺癌肝转移时,外科医生可以在放射科医生的协助下,使用介入成像手段和影像精确定位,采用经皮肝穿刺获取怀疑癌转移的病灶,在显微镜下检查活检组织给出癌转移的病理诊断。使用腹腔镜检查的手术方式,切取病变的一些肝脏组织,同样是明确转移性乳腺癌的病理诊断的方法。只有当病理医生给出乳腺癌肝转移的组织学特征的诊断,如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状态等,肿瘤科医生才能为患者制定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因为癌转移的病理结果可能与最初诊断乳腺癌的病理结果不同,也就会直接导致治疗决策的不同,如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是否考虑化疗。所以应对转移灶再次活检以确定 ER/PR 及 HER-2 状态,如果无法安全取得活检样本,则应按照原发癌的 ER/PR 及 HER-2 检测结果治疗。



一般情况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50%的肝实质都会被累及,而孤立性转移灶仅占5%~10%,不幸的是,只有2%的患者能进行手术治疗,曾经诊治过一位IV期ER/PR阳性、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伴孤立性肝转移的患者,经过化疗加靶向的新辅助治疗后,幸运地行乳腺原发肿瘤的切除和腹腔镜下的肝转移灶切除,延长了生存期,取得比保守治疗更好的效果。

 

在不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全身治疗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如果乳腺癌出现无症状的内脏转移(包括肝转移、骨转移、软组织转移)同时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推荐一线方案来曲唑联合新药CDK4/6抑制剂(帕博西尼)可延缓肿瘤进展。如果同时是HER-2阳性乳腺癌,可以与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治疗,而不是化疗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如果是三阴性乳腺癌,则考虑细胞毒药物(如长春瑞滨、紫杉醇、卡培他滨等)。


除此以外,进行动脉介入疗法也乳腺癌肝转移的一项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其他还有射频消融、经皮激光热疗、放疗等,都在临床治疗上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