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肠指检
浸润性膀胱癌于腹部直肠(阴道)双合诊检查时可触到硬块,晚期肿瘤固定于盆壁。
2、尿脱落细胞检查
阳性率较低,尤其适用于诊断原位癌及术后随访。
3、尿液肿瘤标志物检查
最近提供临床使用的免疫荧光杂交技术(FISH),采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探测特定染色体上的着丝点,以明确有无膀胱癌相关的非整倍体,特异性最高可达93%,本法比膀胱镜检更早发现癌复发,但仍不能代替膀胱镜检查及活检。
4、膀胱镜检查及活检
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可确定肿瘤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在可疑部位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可检出普通膀胱镜下不能发现的小肿瘤和原位癌。
5、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经腹部B超可发现直径≥1cm的肿瘤,但难发现<0.5cm或位于前壁的肿瘤。CT及MRI扫描可显示肿瘤有无浸润至膀胱,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及上尿路情况。
6、排泄性尿路造影(IVU)
疑为膀胱癌者需作IVU,除可显示膀胱肿瘤外,还可了解上尿路有无肿瘤,浸润性癌有无阻塞输尿管导致肾积水及肾功能受损。但随着CTU、MRU技术的成熟,已逐步取代IVU检查。
一、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Ta、Tl)的治疗
膀胱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并结合病人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原则上Ta、Tl及局限的分化较好的T2期肿瘤,可采用保留膀胱的手术。较大、多发、反复发作及分化不良的T2期和T3 期肿瘤以及浸润性鳞癌和腺癌,应行膀胱全切除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即浅表性膀胱癌,占膀胱肿瘤的75%-85%,根据肿瘤进展的危险性可分三类:1)低危 单发、TaGⅠ、直径≤3cm肿瘤;2)高危 多发或复发、T1 GⅢ、Tis肿瘤;3)中危 除上两类的多发、Ta-T1、GⅠ-GⅡ,>3cm肿瘤。
1、手术治疗
1)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 在电切镜下将肿瘤全部电切除,直达蒂部的浅肌层,并取基地组织检查,了解有无肿瘤残留。根据肿瘤及瘤床活检结果,再评估进一步治疗方案,肿瘤进展危险性不同,予以不同的辅助治疗;
2)经尿道激光手术 在膀胱镜下用激光将肿瘤凝固或汽化,疗效与TURBT相近,近几年兴起的微米激光可达到和电切相近的治疗效果,并能准确分期,且无闭孔反射等手术风险。近 年来使用光动力学治疗(PDT),从静脉注射光敏剂后,在膀胱镜下用激光认清并照射肿瘤,使其凝固、坏死,适用于原位癌、<2mm的肿瘤和多次复发不能耐 受手术的患者。
2、辅助治疗
单独采用TURBT的患者有30%-70%在2年内复发,其中约10%发展成浸润性癌。术后采用辅助膀胱前内灌注治疗可有效降低及延缓肿瘤的复发和进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灌注药物有两类:1)化疗药物 有吡柔比星、表柔比星、多柔比星、丝裂霉素、羟基喜树碱等。2)免疫调节剂 主要有卡介苗(BCG)和干扰素。BCG膀胱灌注适用于高危患者。膀胱灌注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膀胱刺激征和全身流感样症状,少见的有前列腺炎、睾丸炎、肝 炎,严重者发生结核菌败血症,抗结核治疗有效。
近年来有许多新灌注治疗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获得较好疗效。如吉西他滨、阿帕兹酋醌(Apaziquone)、多西紫杉醇、紫杉醇、戊柔比星等。戊柔比星是唯一获美国FDA批准用于卡介苗治疗失败的膀胱Tis灌注治疗的药物。
二、肌层浸润肿瘤(T2、T3、T4期)的治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即浸润性膀胱癌,尤其是低分化、达肌层的肿瘤,此处有丰富的淋巴管,会迅速向邻近膀胱壁及膀胱外迁徙,浸入淋巴管及血管,向盆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1、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尿流改道
手术适应症:1)适用于T2-T4a,N0NxM0患者;2)高危T1 GⅢ肿瘤;3)膀胱内灌注治疗失败的原位癌患者;4)浅表性膀胱癌或广泛乳头状瘤经保守治疗频繁复发。禁忌证为有全身重要器官疾病者,不能耐受手术者。
2、保留膀胱的手术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保留膀胱的手术必须慎重选择,一般只用于健康情况不能耐受或不愿施行根治性手术者。1)TURBT一般只用于局限性浅肌层浸润的小 肿瘤,术后4-6周再行TUR切除可能残留的肿瘤,并行随机黏膜活检。2)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 适用于膀胱憩室内、靠近输尿管口或位于TUR盲区的肿瘤。
3、化学治疗
浸润性膀胱癌即使施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半 数患者会发生转移。高分期或有淋巴转移者5年生存率仅25%-35%。综合化疗可提高疗效,可分为:1)新辅助治疗 根治手术前使用化疗可以降低分期和手术难度,消除微小转移灶,一般使用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但可能延迟化疗不敏感者的手术时机。2)辅助化疗 根治手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或为pT3患者,术后采用辅助化疗。3)T4期患者CT显示有或无盆腔淋巴转移者,行化疗或化疗+放疗。 4)转移性膀胱癌常规行全身系统化疗。
化疗方案过去多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近年有采用吉西他滨+顺铂,其他方案如紫杉醇+顺铂、紫杉醇+卡铂、多西紫杉醇+顺铂或吉西他滨+紫杉醇方案等,可减轻副作用,有一定疗效。
4、放射治疗
放疗适用于不愿接受、不能耐受或不能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对侵袭性膀胱癌提倡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多采用根治性放疗和辅助性放疗。
三、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治疗
鳞状细胞癌 可发生于长期患膀胱结石的患者,慢性刺激致尿路上皮鳞状化生,继发肿瘤,多为高分期、高级别肿瘤。应选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前放疗可改善预后。
膀胱腺癌 来源于脐尿管的腺癌发生在膀胱顶部前壁,可浸润至膀胱深层、耻骨联合后间隙或腹前壁,预后恶劣。早期可施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化疗和放疗的效果不佳。非脐尿管来源的膀胱癌首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若为转移性膀胱腺癌,应按原发病治疗原则处理。
膀胱小细胞癌 少见,恶性度高,发展迅速,易于向深部浸润及转移。T3、T4期患者可综合使用新辅助化疗或辅助化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或放射治疗,以提高生存率。